廣東省連州市12個鎮(鄉)于近期全面成立鎮級黨校,通過落實“三十二字工作法”,即“整合資源,解決難題;明確職責,協調聯動;結合實際,辦出特色;服務大局,突出成效”,體現出“嚴勤細實”的清遠組工精神,有效發揮了鄉鎮黨校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整合資源,解決難題
連州市首先解決鄉鎮黨校培訓場地和設施欠缺的問題。統一設置鄉鎮黨校標識,與黨員遠程教育站點、人力資源培訓中心、鄉鎮文化站共享資源,整合黨員活動室、干部職工會議室等現有場所,完善12家鄉鎮黨校辦學所需的硬件設施。其次解決培訓師資不足的問題。從各級黨政領導、站所專業技術人員、鄉賢人才、產業帶頭人等各領域先進典型中物色授課人,向市委黨校聘請兼職教師,建立120人的鄉鎮黨校專、兼職師資后備庫。第三解決培訓經費緊缺的問題。市財政每年撥付鄉鎮黨校專項經費60萬元,各鄉鎮政府結合本地財政實際制定相應經費配套方案,為鄉鎮黨校辦學提供財力支撐。第四解決培訓無計劃、欠規范的問題。開展辦學和教學研討會,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和中長期培訓規劃,紀檢、組織、政法、民政等部門在各鄉鎮黨校開設10個大類課程。
明確職責,協調聯動
連州市首先確定市委黨校業務指導和師資保障職責。對鄉鎮黨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培訓工作進行指導,選派教師下鄉授課,引導制定鄉鎮黨校工作計劃并監督執行,著力推進鄉鎮黨校規范化建設。然后是落實鄉鎮黨委的主體責任。組建以鄉鎮黨委分管黨群工作副書記任校長、黨委組織委員任黨校辦公室主任的組織機構;鄉鎮每季度召開1次黨校工作會議,對黨校工作進行分析研討和部署;鄉鎮黨委書記帶頭到黨校講課作報告,黨委領導班子成員每人每年至少到黨校講1次課。最后是發揮各村(社區)黨組織的積極作用。收集173個村(社區)黨員群眾對辦好鄉鎮黨校的意見和建議,組織基層黨員干部參加學習,做好本地區學員服務與管理。
結合實際,辦出特色
連州市充分做好三個“結合”。一是結合“送黨課下基層”活動。教育培訓不局限于課室里的聽課學習,還可開展農村基層體驗式現場教學。連州市發揮鄉鎮黨校職能優勢,組織700多名市鎮黨員領導干部到駐點村(社區)講黨課。二是結合“四聯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把“四聯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集中學習內容與鄉鎮黨校學習內容相結合,每月開展黨建知識學習活動,使鄉鎮黨校學習融入基層黨員的組織生活。三是結合鎮域特點和階段性重點工作。根據各鎮鄉地理交通、產業結構、民情社情確定學習培訓方式。一些鄉鎮屬林地山區,組織黨校教師到偏遠農村講課,開展“上山下田”式教育培訓;一些鄉鎮根據重點工作任務開展業務培訓,內容涵蓋基層黨建、農村發展、矛盾調解、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
服務大局,突出成效
在服務大局方面,連州市主要是這樣做的。一是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辦學開課。高站位設計符合基層實際的黨校課程,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突出黨章、黨紀、黨史國史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的學習。二是圍繞抓黨建促精準扶貧脫貧工作辦學開課。定期組織52名扶貧“第一書記”、66名扶貧工作隊長、130名駐村干部、1406名村(社區)“兩委”干部、1481個村(居)民小組的黨支部書記及村(居)民小組長等人員參加扶貧工作培訓,解讀中央、省、市系列扶貧相關政策,加大惠農和扶貧政策宣傳力度。三是圍繞基層治理工作辦學開課。組織鄉鎮綜治網格員學習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重大敏感事件輿情應對等業務技能,提高做群眾工作、化解矛盾糾紛的本領。四是圍繞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辦學開課。探索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大講堂”活動,與人力資源、教育、農業、科技等部門聯動,推進農產品加工業人才、農村創業創新人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人才的培訓工作,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