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原新
伴隨老年人代際轉換、收入提升與政策加碼,老齡經濟有望成為未來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銀發人群消費開始趨向享樂型、智能化和社交依賴等特點,應通過供需雙驅動為老齡經濟時代的銀發消費保駕護航。
銀發人群消費呈現出享樂型、智能化和社交依賴的特點
銀發人群消費正在由價格主導向質量主導轉變,享樂型特征日趨強化。以質量為導向的享樂型消費偏好主要體現在消費類型方面,老年人對健康管理、養生保健和娛樂社交方面的未來消費增額位居前三,均高于食品、服飾消費的未來增額。顯然,老齡經濟時代的老年人更加重視健康、養生和娛樂社交等質量型消費,在食品、衣服等基本生活消費支出方面的邊際消費傾向逐漸下降,消費偏好日趨享樂型。
銀發人群的消費場域由傳統的線下轉向線上線下相結合,消費模式和消費內容漸顯智能化。隨著移動支付渠道日漸拓寬以及操作方式更加便捷,銀發人群的線上消費場域不斷擴大,消費模式的智能化特征日益凸顯,相應消費支出必將大幅增加,老齡經濟的潛力會持續釋放。2020年6月,老年網民已經占到全國網民數量的10.3%。隨著消費模式日漸智能化,消費內容的智能化特征亦十分明顯。
銀發人群的消費決策由主導型向被反哺型轉變,社交依賴型特征明顯。當下消費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升級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銀發人群對消費信息的鑒別力和快速入門能力稍顯不足,消費決策的主導型地位弱化,不得不向年輕子女或親戚朋友尋求幫助,接受子女消費決策反哺的現象日益普遍。同時,還兼有消費從眾行為,即他人認為好用的產品或品牌往往會形成熱銷,久而久之養成社交依賴型消費習慣。
此外,孤單感也是銀發人群養成社交依賴型消費習慣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下低齡銀發人群多是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情感上對子女的依賴心理較重,面對新事物的沖擊,第一選擇便是向子女求助。雖然目前家庭日益小型化,但是微信、抖音、快手等眾多社交軟件依然成為銀發人群的重要社交工具,為銀發人群提供了與子女及親戚、朋友隨時隨地聯系溝通的途徑。
供需雙驅動為老齡經濟時代的銀發消費保駕護航
需求側的改革要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群的收入水平和激發其消費意愿。一方面,建立健全養老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和長期照護服務三大制度體系,并不斷提高保障標準,構建城鄉統籌、全生命周期覆蓋的國家基本保障系統,全面強化公平共享,實現代際和城鄉平等跨越,確保老年人群尤其是低收入、殘疾和高齡階段老年人群的基本收入,維持其基本消費水平,提升消費質量。另一方面,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前提在于提升老年人群和準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夯實老年人繼續參與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和家庭活動以及進行老年消費的身體基礎;重點在于改革退休政策,適當延遲退休年齡,鼓勵老年人再就業,尤其是鼓勵技能型和知識型老年人繼續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實現社會價值和個體財富積累的雙贏,拓寬支撐老年消費的收入渠道。
推動老齡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為老服務和產品高質量供給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等要求,以及《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的出臺,為提高老齡經濟時代老年消費質量指明了方向:以老齡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老齡產業發展質量變革,一方面,處理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之間的關系,建立健全老齡產業扶持政策,完善督察獎懲機制,優化老齡產業營商環境,全面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厚植老齡產業發展沃土。另一方面,在積極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行動過程中,關懷老年人的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實現和尊嚴,處理好為老服務產品和項目在科技創新應用、智能化和簡便化設計以及適老化改造之間的關系,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群的消費需求,同時提升供給質量,確保不同年齡老年人群公平共享,全面構建新時代高品質的年齡友好型社會。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經濟大家談 | 緊扣高質量發展內涵,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