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淼(山東省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這一重要論述啟示我們,應以全面推進教師梯隊發展為抓手,營造教師成長的良好生態,從機制、肌理、結構和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教師隊伍水平,豐盈優秀教師的“資源池”,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深化師德師風建設,確保政治方向正確。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師德師風始終處于教師評價標準的首位。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和學生的引路人,加強政治素養、深化師德師風建設是實現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重要任務。深化師德師風建設,關鍵在于引導教師守公德、明大德、嚴私德,堅守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讓教師守好陣地、站好講臺,確保教師在教育崗位上堅守職責,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使命。學校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主體責任,規范教師從教行為,在教師崗位聘用、資格認定、推優評先、職稱評審、年度考核和表彰獎勵等具體工作中,將師德師風作為最重要的考量標準,嚴格師德師風考核。
細化梯隊發展平臺,改善教師隊伍肌理。精準厘定教師成長的最佳起點,并在其成長中的關鍵節點給予充分培養和激勵,提升教師梯隊建設層次性、銜接性和科學性,是促進優質師資增長的重要路徑。
教育人才梯隊建設是一個識別高潛質專業人才的過程,縝密的頂層架構,使教師隊伍的肌理更細膩、健康。擴展優秀青年教師、班主任教師的成長載體,細化新任教師、優秀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名師名校長、教育名家五大教師梯隊發展平臺,堅持梯次推進原則,通過合縱連橫建構教師梯隊發展體系,即縱向在市、縣、學校三級均建立相應的培養工程,橫向完善五大教師梯隊平臺的培養數量、頻次、年齡結構和相互銜接等,暢通教師發展渠道,拓寬教師成長空間,科學、系統地鍛造全鏈條優秀教師成長機制。
新任教師是教師成長的原點,以學校為實施主體,采取“師徒結對+集備賽課+集中培訓”模式跟蹤培養,有利于形成優秀教師輩出的局面。優秀青年教師代表教育事業發展的后勁,關系到骨干教師、中層干部乃至名師名校長的質量,學校可采取名師名校長導師制等,助推優秀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學校應注重培養骨干教師,使他們在教育教學中切實發揮骨干作用,力爭形成校校都有骨干教師團隊、科科都有骨干教師引領的良性發展格局。名師名校長具有示范和引領作用,可依托高校進行導師制培養、通過工作室研修進行培養,注重發揮名師名校長引領作用。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名家,不僅能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而且能優化城市更新和發展的人才集聚軟環境。我們應多措并舉助推一批名師成為業界內外公認的名家,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轉化補充調配導向,完善教師隊伍結構。堅持問題導向的改革往往擲地有聲。針對教師隊伍存在的整體超編但結構性短缺,師資配備區域、城鄉和校際差距較大等突出問題,完善頂層設計、優化教師資源配置,顯得尤為重要。區域層面要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動態精準監測師生數量的前提下,統籌調配城鄉教師資源,緩解學科教師結構性矛盾,提高鄉村教師崗位的吸引力,推動教師隊伍整體結構進一步優化。
創新教師共享模式。在區域內推動義務教育學段校長和教師交流的基礎上,推動優秀教師縣域內均衡配置和共享使用。在學區內、辦學集團內、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內推行優秀教師共享使用工作機制,并納入地方政府教育履職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創新教師招聘方式。尊重教育規律和教師的專業性,堅持多元自主原則,在事業單位統一公開招考制度的框架內,實行面試前置的招聘方式,將面試權限下放給用人學校,學校根據特色辦學需求,自主面試選拔崗位需要的教師。嚴把教師職業能力關口,將有效提高教師職業準入的專業含金量,有效滿足各層次教師需求。同時,學校系統內自主交流調配、職業學校高水平兼職專業教師自主特聘等補充方式,也將滿足學校特色發展的需要。
強化保障體系建設,激發教師內生動力。一個鏈條的整體強度往往由其最薄弱的環節決定。強韌教師成長鏈條的每一個環節,方能保障全體教師實現可持續提升。優先發展教育,必須優先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堅持優先推進原則,在多個層面搭建教師發展平臺,建立健全教師發展保障體系,激發教師內生動力。
搭建教師發展技術平臺。區域層面要完善教師基礎信息數據庫,建立健全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和平臺等,基于教師發展技術平臺實施評審、評比和獎懲,開展培訓管理等,推動更加科學、系統地分析教師隊伍的大數據,為教師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搭建教師全員培訓平臺。區域層面要建立多樣化、多層次、全覆蓋的教師培訓體系,學校層面可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教師專業發展,按需設置教師課程標準學習、學科培訓和教學研究等項目,同時搭建教師教學能力線上提升平臺,向教師精準推送能力提升培訓內容,實現教師在線研究、提升和資源分享。
搭建專業技術崗位發展平臺。進一步規范管理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師崗位設置,完善適合不同學段特點的職稱崗位管理制度。實施對鄉村學校教師傾斜的職稱政策,在分配專業技術中高級崗位時優先考慮鄉村和薄弱學校。建立針對基層中小學教師定向評價和定向使用的職稱制度,為其設置單獨評審組別。
(本文系2021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山東省民辦中小學教師發展研究”[21CJYJ13]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