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浙江全域低空改革試點的春雷響徹八婺大地,金華市金東區這片涌動著創業基因的土地,已然在低空經濟的浪潮中嶄露鋒芒。從田間地頭無人機噴灑的精準弧線,到金義綜保區上空即將騰躍的物流網絡,一場“空間革命”正悄然重塑這座浙中新城的發展維度。
低空經濟的生命力,在于與城市肌理的同頻共振,始終扎根于深厚的產業土壤。金東深諳此道——這里既有“萬畝良田”對智慧農業的渴求,也有“義新歐”班列對立體物流的期待,更有“積道山文旅IP”對云端觀光的向往。當低空場景與產業基因相融,便催生出獨特的化學反應:在江東低丘緩坡,無人機測試基地的轟鳴聲與科創走廊的鍵盤聲交織成曲;在孝順鎮的阡陌之間,植保無人機掠過稻浪的軌跡,正勾勒出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圖景。這種“上天入地”的實踐智慧,恰是金東叩開低空經濟大門的密鑰。
面對全國低空經濟“千帆競發”的態勢,金東展現出超越技術層面的戰略清醒:真正的破局,在于對制度創新的深耕。面對“低空天路”的未知領域,金東以改革闖關的氣魄探路前行:整合空域審批、氣象服務、飛行監管等職能的“低空驛站”,讓企業告別“多頭跑”的煩惱;“公共服務采購清單”機制,將應急救援、電力巡檢等需求轉化為市場化訂單,激活企業創新動能;而“北斗定位+網格智治”的監管體系,則為滿天“銀鷹”織就安全之網。這種既當“開路先鋒”又做“安全衛士”的辯證思維,恰是改革試點省份應有的擔當。
站在金義國際機場建設的歷史坐標上回望,金東的低空經濟圖景已漸次清晰:這里不僅是飛行器起降的物理空間,更是要素集聚的產業生態。當華東國際聯運新城的鋼鐵駝隊遇見低空物流的“蜂群”,當汽車城的制造底蘊邂逅飛行器研發的智造浪潮,一種“天地聯動”的產業范式正在形成,開創了產城融合的“金東樣本”。而背后更深層的邏輯,是金東將區位優勢、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勝勢的戰略定力——用低空經濟打開城市垂直空間,用場景創新重塑產業價值鏈條,用制度變革構建持久競爭優勢。
云層之上的角逐,從來不只是技術之爭,更是思維與格局的較量。當低空經濟從“未來概念”變為“落地風帆”,金東以“弄潮兒”的姿態錨定航向:既仰望星空逐浪新藍海,更腳踏實地培育新質生產力。這片曾以“水通南國三千里”聞名的土地,如今正以“翼展長空九萬里”的氣魄,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上刻下鮮明坐標。
(作者:陳亦可 王康,金華市金東區鞋塘辦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