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郎圖:小商販肩挑大歷史》:黃小峰著;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2023年6月,中國郵政首次發行《貨郎圖》特種郵票,讓南宋畫家李嵩和他的《貨郎圖》在網上流傳開來。畫中古代的“外賣小哥”,為著一家老小的生計操勞忙碌著,方便了民眾生活,被網友稱為“流動的便利店”“移動的雜貨鋪”。“雙11”之際,《貨郎圖》常出現在一些宣傳海報上,成為商業街區的形象展示。濃郁煙火氣,使《貨郎圖》輕松跨越了歷史,穿越到今天。
以當代眼光看《貨郎圖》固然有意思,但歷史地看畫,才能看到圖畫深處的意味,看到不同商品、不同商業模式背后特定時代的社會歷史與思想觀念。最早關注《貨郎圖》是在20年前,我讀到清代宮廷中設立新年“買賣街”的文獻——乾隆皇帝模仿大城市的商業街,在宮中設立“假扮”的市場,以供年節時娛樂。這激發了我的好奇心,也使我突發奇想,南宋李嵩《貨郎圖》中,那貨品累累的貨郎擔子,會不會也是假扮出來的?在這個想法的驅動下,我寫了一篇論文。此后很長時間里,《貨郎圖》都縈繞在我的心頭,于是有了讀者面前的這本書。
嚴格來說,“貨郎圖”不是一件作品,而是一個系列,一種持續數百年的繪畫題材。其中最負盛名的《貨郎圖》,是曾經當過木匠的南宋宮廷畫家李嵩的作品。奇怪的是,沒有一篇南宋文獻對李嵩有過詳細記載。我們對他的生平僅有的了解,出自元初莊肅《畫繼補遺》,說他“雖通諸科,不備六法,特于界畫(描繪建筑的繪畫)、人物粗可觀玩,他無足取”,意思是李嵩畫法不精,只有建筑畫和人物畫馬馬虎虎,其他類型則非常平庸。
這位“平庸”的畫家,卻為美術史貢獻了精彩的“貨郎圖”系列。李嵩名下的《貨郎圖》有4件,都不是鴻篇巨制,一件是小型的橫卷,三件是團扇。畫雖小,精細程度卻令人嘆為觀止,恨不得要用放大鏡來看。《貨郎圖》中雖然沒有任何建筑元素,但對貨品的描繪,頗有“界畫”描繪建筑構件時一絲不茍的精神。
后來,“貨郎圖”畫題在元代偶有人模仿,在明代宮廷內府被重新發掘,并蔚為大觀。清代之后,宮廷繪畫不再有“貨郎圖”題材的延續,但喜愛藝術的乾隆卻饒有興致,在他看來,《貨郎圖》具有深刻的勸世之意:用佛教思想諷喻世人對物質世界的執念。這反映出對繪畫的古典認知模式——把畫作視為某種抽象哲理的顯現。
其實,《貨郎圖》承載的物質文化內涵更值得關注。“物”的生產制造、傳播流通、思想觀念,無不與歷史、社會息息相關。這種特色鮮明的物質文化不斷在傳承中創新,與今日的我們有著密切聯系。《貨郎圖:小商販肩挑大歷史》嘗試以百物雜陳的貨郎擔為紐帶,圍繞醫藥、祭祀、茶酒專賣制度、元宵表演、親子圖像等進行有趣的考察,在逐一辨識貨物的基礎上,展開從微觀到宏觀,從圖像史到社會史,從小人物到大歷史的追蹤。
當然,想通過圖畫來理解一個時代,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讓我們老老實實地從吸引人們眼球的幾百件貨物開始吧!
(作者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06日 第 20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