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鷺江出版社出版。
●許耀桐
《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是出版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由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主持制定的,全書胸懷大局、高屋建瓴,凝結著習近平同志為廈門經濟特區發展深謀遠慮、科學規劃的膽略和智慧。該書具有三大特點:
這是一本跨越世紀、勇闖新路、敢為人先之書。時光回到20世紀80年代,在當時“發展戰略”還是一個新詞,研究發展戰略,更是費心費力、慢工出細活、不能立即見效的事情。但習近平同志認為,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作為領導者,既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因此,本書的問世,成為全國經濟特區中最早編制的一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也是中國地方政府首部跨度為1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當年參與戰略編制的一位同志說,別的地方都是做5年計劃,習近平同志要做15年的城市發展戰略,這一富有遠見卓識的擘畫,為廈門市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這是一本腳踏實地、繪制藍圖、指導實踐之書。為了編制好《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習近平同志牽頭成立了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辦公室,組織全市相關的十幾家單位,邀請全國10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了有實際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參加的課題組,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摸清楚了廈門的市情家底,寫出幾十萬字的調查材料;并分為21個專題進行研究,歷時一年半,反復推敲論證,最終形成了厚達300多頁、近25萬字的戰略報告,為廈門經濟特區在初創年代把脈定向,為廈門市中長期建設發展提供了宏圖藍本。時至今日,書中的很多內容依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歷久而彌新。
這是一本高瞻遠矚、超前謀劃、富含理論之書。翻開《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我們能看到很多首創性的理念。例如,提出“在適當的時候逐步開展離岸金融業務”;提出實施保稅區政策,并提出在廈門建立象嶼保稅區的具體方案;提出“生態位”概念,明確在發展特區經濟的同時一定要防止環境污染,保持生態平衡;對城市進行戰略定位、建設自由港“三步走”戰略構想等等。這一系列的開創性改革舉措,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為廈門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重要思想保證和強大理論支撐,充分證明了廈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
穿越世紀時空隧道,思想光芒熠熠生輝。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正化為目標、化為行動。需要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路漫漫其修遠兮,撫今追昔,這本書已構筑成廈門市一個光輝厚重的思想里程碑;繼往開來,這本書將繼續為新時代廈門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著更高目標前進提供不竭動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