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擘畫的鄉村產業振興圖景,正是“種植員”筑基、“護林員”養勢、“叫賣員”拓市的有機統一。廣大基層組織,當以科技之犁破開板結的思維凍土,以制度之傘蔭庇成長的產業幼苗,以宣傳之鑼激蕩消費的廣闊市場,鄉村必將迎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豐饒時代。
因地制宜“播種子”,以真心為鋤,當好鄉村產業“種植員”。鄉村全面振興要以資源稟賦為根基,在鄉土脈絡中孕育特色產業的參天大樹。農業發展不能盲目“追風口”,而要像老農選種一般審慎,以科學態度繪制“產業地圖”,適合什么就發展什么,有什么資源就發展什么,要打好“特色牌”,做大“土字號”,要以真心為鋤,鋤出一片適宜本地發展的“沃土”。要堅持以“農業新質生產力”為驅動,既要尊重自然規律,也要突破思維定式,借助科技創新這一“釘耙”幫助鄉村更好地改造自然,打破傳統農業束縛,跳出低效循環,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要堅持以科技賦能、以特色立足,播下產業振興的“金種子”。
多措并舉“勤愛護”,以誠心為鐮,當好鄉村產業“護林員”。鄉村發展如同養護一片“生態林”,需要“護林員”以制度之力精準施策。“護林員”的誠心,在于以鐮刀向內的改革魄力平衡保護與發展的張力。讓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如同林間的巡邏者,將幫扶資源精準落位至發展洼地;讓聯農帶農機制如同林間的共生網絡,讓土地產出、勞務價值與資本收益在多元主體間合理分配。讓耕地保護如同樹木的錨固根系,將“農田就是農田”的硬約束轉化為產業提質的強壯樹根;讓基礎設施建設如同樹木的葉片脈絡,將道路、通信、水電等貫通城鄉資源循環。“本固則末茂,源浚則流清”,要用心養護“生態林”,才能根系穩固、脈絡暢通、共生有序,在保護與發展中長成鄉村全面振興的參天綠蔭。
走街串巷“廣宣傳”,以熱心為鑼,當好鄉村產業“叫賣員”。產業成果的轉化需借力“叫賣員”的精準吆喝。“叫賣員”要抓住消費心理的變遷,將農產品的價值從“功能消費”升維至“情感消費”,努力跳出“物美價廉”的單一敘事,轉用文化賦能為土特產注入故事基因。“叫賣員”要“敲鑼”吆喝,打通產銷堵點,將走街串巷叫賣變成電商直播賣貨,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流量變成“新農資”,將田間的露珠與終端的貨架無縫鏈接,將農民的匠心與消費者的期待形成閉環,讓鄉村產業在“種得好”與“賣得火”之間持續共振。“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用“鑼”敲來渠道,助力實現從“藏在深閨”到“天下皆知”的跨越,讓鄉村產業便不再困于“豐收的煩惱”。
(作者:陳偉浩,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黃壇口鄉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