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无套内射又大又猛又粗又爽,久久A级毛片免费观看,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全國工商聯關于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和靈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

一、黨和國家已將發展文化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對于加快我國文化事業發展,促進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按照《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的新統計標準,有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呈現三大特點:(1)文化產業實現較快增長。2012年,我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18071億元,比上年增長16.5%,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6.8個百分點。(2)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穩步提高。2012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與GDP的比值為3.48%,比上年增加0.2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對當年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為5.5%,對擴大就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作用越來越明顯。(3)產業構成保持相對穩定。2012年文化制造業、文化批零業和文化服務業增加值占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40.1%、6.6%和53.3%,呈現出文化制造、文化服務占主要比重的雙極穩定態勢。

二、當前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不盡完善,尚需加強協調。目前,我國的文化管理部門對于文化產業的行業指導和管理一體化程度比較低,新聞、廣電、報紙、圖書、文藝等分別歸口于不同部門管理,同一產業鏈條在不同政府管理部門間游離發展,影響了行政資源、社會資源和行業資源的整合。國家層面,多個主管部委分管不同領域和層面,導致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規劃存在條塊分割、簡單整合的情形。地方層面,大多數地區仍缺少有前瞻性、指導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2.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法規政策建設還不完善。尚沒有形成全面系統的指導文化產業發展的產業法規政策體系。盜版、山寨行為的違法成本較低,未形成有力的法規保障機制;缺乏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稅收等方面的體系化、系統性的政策措施,文化產業從業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型文化企業)面臨融資難、稅收高等窘境,一些政策尚難落地。如《文化體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和《關于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在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等領域內,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然而,由于文化產業涉及面廣,“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等領域”的具體范圍尚未明確,政策難以落到實處。部分政策規定已顯滯后,如仍對廣告和文化娛樂行業征收3%的文化事業建設費,該規費已存在并延續17年,已經失去了政策出臺時期的意義,亟須廢除。

3.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在自主創新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真正自主創新和具有核心版權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還比較缺乏。雖然近年來吸納和應用高新技術、新信息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整體仍顯薄弱,迫切需要打造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具有強競爭力的高端文化產業鏈條。

4.文化產業企業分布不均衡,行業專業人才缺乏。從分布情況看,我國的文化產業從業企業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無論是在文化企業數量、資產總量、營收額、增加額還是從業者數量等方面,其比例都相對較低,地區差異明顯,全國范圍內文化產業發展極不平衡。文化從業者中既懂文化行業特性,又熟悉經營管理的專業人員比較匱乏。伴隨著當前互聯網信息化浪潮,信息技術能力、互聯網等新媒體營銷能力也成為對文化產業從業者的新要求。而相應的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都較為匱乏且缺少系統性和統一標準。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斯昕]
標簽: 全國工商聯   產業發展   建議   我國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