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束紅英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黨委書記)
【代表心聲】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這代人的長征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認為需要繼續加強理論武裝,加快文化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作為一名十九大代表,我備感振奮,也深感肩上責任重大。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繼續加強思想文化方面的工作,推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上臺階,政府的引導、全民的參與缺一不可。通過理論宣講的廣泛覆蓋,志愿服務活動的推廣,道德模范的評選等等,各種方式多點開花,讓整個社會唱響主旋律。同時,我們要練好內功,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一方面,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加大與世界文化的交流,吸收優秀的外來文化,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這代人的長征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認為需要繼續加強理論武裝,加快文化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作為社區工作者,要創新管理方式,努力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所在的社區,居民們不再只有穿衣吃飯等基本生活需要,而是有著更豐富更多元的文化需求,比如更豐富的社區文化、更進一步參與社區建設服務、社區治理等。我們將通過發動各類社會組織、群眾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建設,使社區文化活動成為單位、政府和社區群眾共同用心打造的文化大餐、精神食糧。
(本報記者 孫 振 任姍姍)
和諧
韓青代表(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商務樓宇黨委專職副書記)
【代表心聲】在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性,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推進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為我們勾畫了總藍圖、制定了時間表,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兩個十五年的安排階段性特征突出,有利于我們執行和把握。
按照十九大報告的要求,到2035年時,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這是千百年來老百姓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商務樓宇黨組織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組織基礎。與目前樓宇經濟迅猛發展的形勢相比,商務樓宇黨建工作還有很大差距。在推動社會和諧方面,“兩新組織”具有明顯優勢和重要地位。我們同有關部門聯合推出了“紅色孵化聯盟”,促進樓宇黨員個人成才發展、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樓宇黨建工作有機融為一體,爭取將非公黨建深入更多樓宇的每一家企業,并積極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不斷擴大黨組織覆蓋面。
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離不開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我們在基層黨組織全面覆蓋樓宇企業的基礎上,必須開展活動方式創新,并根據不同企業、不同黨員的特點,培養出一支模范的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在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性,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推進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
(本報記者 賀 勇 季健明)
美麗
張煥秋代表(吉林省吉林市委書記)
【代表心聲】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立足整體,建立長效機制、推廣綠色發展理念。
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的兩個階段安排,對生態文明建設都有著墨。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則要實現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全面提升。這是偉大時代繪就的宏偉藍圖,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實現兩個階段的目標。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重視細節,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吉林是生態大省,是我國北方乃至東北亞地區的生態屏障,有松花湖、霧凇島這樣的自然奇觀。下一步我們要保護好這些自然資源,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因為良好的生態環境,才是未來發展最大的優勢和財富。同時,還要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補短板,繼續打好大氣、水、土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秸稈氣化發電等項目的建設,取締排污口、建設濕地公園,建立全市土壤信息數據庫,為人民提供更優質的生態產品,滿足大家對美麗中國的美好期待。
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立足整體,建立長效機制、推廣綠色發展理念。更長期的目標,需要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準確的定位。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要以一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和精神,選擇正確的城市發展方向,沿著綠色的經濟發展路徑,不懈奮斗。以吉林市為例,未來可以走“旅游文化名城、新型產業基地、生態宜居城市”的綜合發展道路,把生態環保深深刻入發展理念、融入發展定位。
(本報記者 趙貝佳)
